书籍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是人类忠实的伙伴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作者: 景天
分享同学:卢佳丽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景天的励志文集,在异地漂泊忍耐着寂寞与孤独下没人送伞吃饭,没有人陪,没有人分享喜悦难过,只能一个人哭。人生就是这样,耐得住寂寞才撑得起繁华,在该奋斗的年纪不要选择安逸,相信自己终将破茧成蝶。这本书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励志 ,教给我们多努力,多坚持,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书中说付出多少才会收获多少,这种观点我是认同的,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都与他们背后的默默付出相关,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光鲜亮丽的表面却从未深度了解过他们成功之前的付出,他们花过的心思都是我们不知道的。书中也说到:“不论你经历了什么或者在经历着什么 ,人生的路总要继续走下去,再深的痛,在过去之时,伤口也会痊愈 。”我个人觉得很有道理,时间是疗伤的最好的灵丹妙药,如今你觉得很痛苦,但是过去之后,你再回顾想一想,其实那些曾经让你痛苦的都是些小事。好好珍惜每一天,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年轻就要多去折腾自己,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精彩,别放弃自己的梦想。


作者: 喻帆
分享同学:谢梓婷
该书是百里杜鹃景区的沉浸式情感体验和文化延伸。其文字旖旎浪漫,犹如高原那片五色染香的杜鹃花海,字句中云淡悠闲、饱含父爱,其爱浓郁深沉,沁人心脾。全书结构巧妙,以杜鹃花语、父亲心语为主线,从花语到心语,淡淡的文字内印刻着父亲深刻的生命洞见,好似一位父亲带着一双幼子在看花赏景、阅山问水的旅程中走读人生、细品百味。
这是12封爱的家书,是一段传奇的父与子的故事,是耐人寻味的人与山水自然的互动情景,更好似赴一场“花间阡陌•山水归程”的人文境界的约会。


作者: 美国塔拉·韦斯特弗
分享同学:冯红源
本书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美国爱达荷洲的乡村女孩,十七岁之前一直在废料场帮助父亲工作未受过学校教育,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通过自学进入大学并最终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同时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救赎的故事。
迷茫时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会依靠自己,而不是别人 。多勤奋努力和多读书,也许下一个登上山顶的就是你。
塔拉读书的过程很励志,没接触过三角函数,通过不断自学,终于明白了,更是通过了大学的入学考试。然而困难才刚刚开始,因为没上高中,很多知识不知道,大屠杀是什么也不理解,于是每天学习到凌晨三点,生病了也坚持学习,一步一步从本科、研究生读到博士毕业。
也许还是那句话: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是教育,让她有了不一样的视角,站在这个世界上更高的位置,看待历史长河奔腾不息的痕迹。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知道为来在哪里,如果你缺乏勇气去面对一些事情,如果你不够自信,如果你不喜欢读书,如果你不够独立,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收获到你想要的。
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今天还有这种情况存在,让我们知道努力和教育的意义,是为了找到自己,也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我们珍惜目前的生活,我们没有那样的父亲和兄弟姐妹。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希望每个人都像鸟儿飞往属于自己的山。也许就是找到自己的热爱。充满勇气、热爱、努力奔向它!


作者: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分享书单:彭真燕
这是一本值得一生阅读并去体会的清澈心灵的书,写给成年人的关于生命与生活,爱与责任的童话。阅读量仅次于《圣经》、被全球亿万读者誉为最值得珍藏的书。它提醒我们那些最简单的快乐和最纯朴的情感,远远不会是我们每日为之奔忙的数字的堆加。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长大,而是健忘”。我们一直是因为长大了找借口去接受那个自己也不喜欢的自己,而选择忘记了年少时充满激情的自己。曾经我们渴望长大,奔赴梦想,可不知,长大是妥协的开始。这个世界不缺长大的人,但还缺没长大的小王子。
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作者: 乔斯坦·贾德
分享书单:华晓文
他执着于人生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且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能将高深的哲学以简洁、快明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的作品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对个人生命、对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
这是本哲学启蒙书,展示了哲学的发展历程。这本书记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种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走进了哲学,开始思索。与此同时,苏菲仍不断接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所积累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找到答案。
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苏菲的世界》用哲学思考着世界,在我们的世界用心过好每一天的生命。欢喜也好哀愁也罢,学着自己书写自己的生命哲学华章。
初审 | 方毕洁
复审 | 谭淑敏
终审 | 梁安达
图源 | 网络
排版编辑 | 新闻编辑部 戴晓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