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读书分享”系列活动之五

发布者: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发布时间:2024-04-17浏览次数:93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学生在哪里,高校党的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的精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到实处,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同时为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读书分享活动的深入开展,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新环境。电力学院党员教师积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扎实推进“儒雅电力人”——“三十本书·阅读工程”系列文化育人建设。这学期开展了“党员教师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读书分享”活动,积极探索“党建+”社区育人体系建设。



读书分享

作为学院的一名教师党员郑理广,于416日走进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书吧,组织同学们进行读书分享。



学生社区书吧


 郑理广同志分享的书目是《红岩》,生动地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残酷与坚韧。书中描绘的江姐、许云峰等英雄人物,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始终坚守党的信仰,展现了他们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部作品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以及团结的力量在艰难环境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激励我们奋进的精神宝典,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理广同志读书分享


林文锦同学分享的书目是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讲的是快思考与慢思考这两种思维分析方式在人的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感悟到快思考虽然迅速但可能基于情感、经验和记忆,而慢思考则需要集中精力进行深入分析。然而,慢思考系统往往容易偷懒,导致决策失误。



林文锦同学读书分享

陈子莹学分享的书目是《紫罗滕瀑布》。这本书讲的是作家宗璞通过细腻描绘紫藤萝瀑布这一自然景观,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性与生命的深入思考。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丽,以及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我们更加珍惜与自然的每一次接触,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更加热爱生活和自然。



陈子莹同学读书分享


林淼媛分享的书目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讲述了海伦·凯勒在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逆境中,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成就非凡人生的故事。她的一生充满挑战与奇迹,激励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挑战自我,实现梦想。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林淼媛同学读书分享


梁展鹏分享的书目是《活着》。这本书《活着》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在苦难中坚韧求生的人生历程,从中感悟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关键。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和成长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梁展鹏同学读书分享




同学们的精彩分享,赢得了在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书吧里的其他同学热烈掌声,他们纷纷询问电力学院下次什么时候还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要报名参加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