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 “读书分享”系列活动之十六

发布者: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发布时间:2024-11-22浏览次数:10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学生在哪里,高校党的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的理念,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到实处,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教师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儒雅电力人”——“三十本书·阅读工程”系列文化育人建设。这学期开展了“党员教师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读书分享”活动,积极探索“党建+”社区育人体系建设。作为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的党员教师张愉玲,1121日走进学校学生宿舍的生活之家,组织同学们进行读书分享。



教师党员张愉玲同志分享的书目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本书通过访谈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告诉我们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林秀春同学分享的书目是《保卫延安》,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他们为了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种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通过小说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战术和战略上的智慧。他们善于利用地形,灵活机动,以弱胜强,展现了高超的军事艺术。《保卫延安》通过对延安保卫战的详细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

韦思敏同学分享的书目是《革命烈士诗抄》,阅读这本书最深刻的体会是烈士们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依然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这种信仰的力量令人震撼,也启发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烈士们的诗歌中充满了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这些诗作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斗争历程和烈士们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革命的艰辛。

此次读书分享以红色书籍为总基调,活动在书香氛围中展开,不仅分享了书籍,还通过诵读红色诗词来增强活动的感染力。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学习了历史,还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