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 “读书分享”系列活动之十九

发布者: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发布时间:2024-11-24浏览次数:10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学生在哪里,高校党的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的理念,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到实处,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教师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儒雅电力人”——“三十本书·阅读工程”系列文化育人建设。这学期开展了“党员教师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读书分享”活动,积极探索“党建+”社区育人体系建设。作为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的党员教师甘芳婷,于1122日走进学生“生活之家”,组织同学们进行读书分享。


(甘芳婷老师分享《精神的路标》)


甘芳婷老师分享的书目是《精神的路标》。这本书讲述了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械厂长达9年的成长和奋斗经历。许多年来,焦裕禄任职兰考时的事迹家喻户晓、广为传颂,但他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洛阳矿山机械厂的事大都不了解。此书追忆了他的往事,成为我们学习焦裕禄事迹的鲜活补充。

施晓婷同学分享的书目是《西柏坡精神》,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的西柏坡精神主要是指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西柏坡精神,也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艰难的条件下,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勇往直前。


(施晓婷同学分享《西柏坡精神》)


郑凌仙同学分享的书目是《红岩》,这本书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地区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故事。包括他们以《挺进报》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罢工、罢课,揭露黑暗,支持解放战争;保卫城市,粉碎反动派炸毁城市的图谋等等。其中,集中笔墨描述了被捕的地下党人在渣滓洞、白公馆开展争取自由、反对压迫的革命斗争,刻画了一大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红岩》作为一部描写革命英雄传奇事迹的小说,震撼了许多青少年的心灵,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启示人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同学们互相分享书中片段)


在分享会的尾声,同学们还热情推荐了其他红色读物,如《毛泽东:峥嵘岁月》、《林海雪原》和《中国有个毛泽东》等书籍,以期让更多人通过阅读,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此次读书分享会,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感悟的平台,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精神,增强了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也让红色文化在校园内生根发芽,激励更多青年学子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