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2-05-22浏览次数:1582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银河贵宾app下载手机版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经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改善知识结构,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与进程。这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渠道。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

1.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2.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清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系列政策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就业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课程内容与重难点

1.课程内容

本课程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之能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世界观。

2.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在教学中突出时事形势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乡村振兴建设、港澳台事务以及国际形势环境等。

  课程难点:按照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正确把握当下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四、教学时间分配(共32学时)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形势与政策1

4

4

8

形势与政策2

4

4

8

形势与政策3

4

4

8

形势与政策4

4

4

8

合计

16

16

32

五、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习内容

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

学时

安排

学习

模块

教学

单元

理论

实践

第一学期

1

加强党的建设篇;

经济社会发展篇

第一讲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

第二讲 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第三讲 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第四讲 正确认识我国人口问题。

了解我党百年奋斗路程,所创造的伟大成就,听党话,跟党走,实现伟大中国梦。

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乡村振兴新格局新篇章、以及人口问题等,为社会经济发展而努力奋斗。

掌握当前我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与成就,国内经济形势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2

2

涉港澳台事务篇;国际形势政策篇

第五讲 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护航香港长治久安

第六讲 多边主义 :世界发展的破局之策

第七讲 共同构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了解一国两制制度,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理解爱国者的标准,了解世界发展的多元格局趋势,理解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掌握当今港澳台问题,全球关系格局,全球的资源环境问题,尤其是我国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情况

2

2

第二学期

3

涉港澳台事务篇

第三讲

世界

热点篇

具备关心国际时事,对未来国际形势的发展有前瞻性的能力

掌握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

2

2

4


国际形势政策篇

第四讲

国内

焦点篇

具备关心国内时事,对国内形势有客观的分析洞察能力

掌握当前国内矛盾的焦点,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2

2

第三学期

5

两岸

关系

第五讲  两岸关系篇

具备洞察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的能力

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理解我党相关的政策

2

2

6


大国

关系

第六讲  大国关系篇

具备关心国际时事,对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前瞻性的能力

掌握当前大国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国家关系中的利益至上原则

2

2

第四学期

7


两会

专题

第七讲

两会专题篇

具备对本届两会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解读能力

掌握本届两会党和政府新的方针政策,了解新的班子成员

2

2

8


党史

党建

第八讲

党史党建篇

具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历史能力,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相信中国的信念

掌握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历史,理解党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

2

2

合        计

32

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学期讲授,每学期8学时,每学期均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


、教学参考资料如下

1.中共中央重要会议文件、中央领导人讲话;

2.教育部每年春、秋两季颁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3.《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VCD;

4.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不定期下发的形势教育图文、音像资料。

5、形势与政策网http://www.xingshizhengce.com/

时事报告 时事报告杂志社


、课程教学形式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原则性、时效性等特点,因此,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报告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大集中与小分散相结合。

八、考核方案与考核标准

本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40%,实践考核占2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1.平时成绩(40%

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每次理论教学的出勤、课堂表现等具体情况给分,得分占总成绩的40%。。

1)出勤:全勤50分,旷课1次扣25分,旷课2次取消考试资格;缺课(包括事假、病假等)1次扣2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依此类推,扣完为止。

2)课堂表现:满分50分,教师视课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主动等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2.期末成绩(40%

课程结束后,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组统一安排考试时间、考试试题及考试形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网络考核测试,卷面成绩满分10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标准进行评判,得分占总成绩的40%

3.实践成绩(20%

各任课教师为承担教学任务班级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践任务的布置、相关成果资料的收取、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等。成果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书信、视频、照片等。其中,调查报告成果,要求按照学校统一论文撰写模板;其他成果形式,要求填写成果报告书。教师根据实践成果汇报资料进行评分,得分占总成绩的20%

课程总成绩不合格者需补考,补考合格者方能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