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银河贵宾汇手机app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为青年学子们带来了一堂与众不同的“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移动思政课。在这堂特殊的课堂上,张卓娅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访了增城区东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埔围村,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感受了乡村发展的新气象、新风貌。
大埔围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成为了广东省乡村振兴的典范。谁曾想到如今拥有百亩花海、宽敞马路、特色墙绘的“网红村”,在2012年之前还是个猪场密布、臭气熏天、破屋林立、无人问津的“角落村”。自2013年6月被确立为广州“美丽乡村”试点以来,大埔围村并未采取传统的大拆大建模式,而是巧妙保留并延续了村落原有的建筑文化特色。村民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动手、自发参与、共享成果,以花卉为纽带,让村庄四季芬芳,真正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深入参观了村里的农业示范区、乡村旅游景点等重要场所。通过这次实地探访,同学们深刻领悟到大埔围村所秉持的“因地制宜、因难见巧、因势利导”发展理念,并亲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学习让他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为直观、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让他们对未来投身乡村建设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特别组织了一场座谈会。座谈会上,张卓娅老师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容进行发言。她指出,乡村振兴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我们每一位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大埔围村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而是要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等多方面实现协调发展。这种发展理念,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
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同学们也积极发言,畅谈自己对乡村建设的感想和体会。有的同学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价值,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乡村建设中的潜力和作用。有的同学则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乡村振兴建议和方案,展现出了青年学子的智慧和担当。
张卓娅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大家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她表示,学院将继续加强实践教学,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助力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在张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在横幅上签字并写下自己的志向,他们表示将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未来的乡村振兴事业中。
此次“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移动思政课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大埔围村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也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和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美丽中国的崭新篇章。
撰稿:张燕金
初审:李新灵
终审:廖良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