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高建教授解读创客创意创新创业“四创”关系.
2015年才过去四分之一,“创客”这个词已多次进入大众视野。1月4日,总理李克强在深圳考察柴火创客空间;1月17日,90后创业者王锐旭走进中南海与总理面对面;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总理把“创客”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被多次提到。上周,广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力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出创业优惠措施,4年投25亿元创业补贴。创客、创意、创新、创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到底起什么作用?本期高端访谈请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高建教授共同探讨。
“创客是创业中的一个源头,创客走得短一点,是个创意,长一点是个创新,再长一点就是创业。”
1 中国创客增速会非常快
“创客”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点赞声一片,也让无数创业者寄予期望:盼着创业环境更好,政府给创业者更多的扶持,创业的准入空间更大,等等。长期研究创新创业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高建认为,创客主要指的是人,创意、创新、创业都可以跟创客联系在一起。“创客是创业中的一个源头,创客走得短一点,是个创意,长一点是个创新,再长一点就是创业。现在出现了这个源头,对我们的创意创新创业是一个推动,创客的出现和兴起有助于形成创新创业的势头。”高建教授说。
实际上,国外的创客文化早在2007年就已经兴起,而我国创客目前大多处于发育期。有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全球的创客空间已经达到数千家,而国内却只有不到一百家。而高建教授则认为,无须纠结于其数字的多少。“就像当年的中国孵化器,一开始也并不多。但现在已经远远把美国甩在后面。所以我相信,创客的数字很快就会有变化,而且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创客增长的速度也会非常快。”
2 如何提升国家创新力值得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把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说创业、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恰恰指出其重要性。”高建说,经济动力、产业动力就是从新产品的出现开始的,新产品的出现就是人的创造性发挥出来的产物。“全球历次经济发展都是新技术和新产品(服务)带动的,所以创新创业不仅仅是引擎,还是源泉。”高建谈到。
当进一步谈到推动创业对国家整体经济的作用时,高建认为创业的贡献表现在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推动就业。 “长期研究发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创业对就业的总量和增量贡献还是很高的。”高建说,通过提倡大众创业将激发更强烈的创业动机和降低创业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制度成本和机会成本。第三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由于在创业经济中,对优胜劣汰有更高的敏感度,质量差的企业容易被更好的企业替代,从这个角度讲更利于提高经济质量。第四是对教育的积极影响。在长期从事高校教育的高建看来,可以预见,对创新创业的重视会导致教育的重点作出相应的改变。“至少会增加教育中关于创造力和创新的实习和实践,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都会进一步重视创业教育。”他表示。
2014年,我国研发经费占GDP的2.05%,首次超过了衡量创新国家时研发投入占GDP至少达到2%的水平。正如总理李克强所说,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行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标志。”高建认为,指标达到后,中国在创新上的提升空间肯定更为广阔。“一是目前经济发展快,快就有机会。二是中国经济目前正在变革转型,变革就有机会。2%的数字已经表明,我们有足够的动力。我们的问题是能力不够。”在他看来,在研究开发投入占GDP超过 2%以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国家的创新力值得思考。
3 政府创业体制还需再做加减法
广东省日前发布文件,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自主创业。年纪轻轻就成为一家环保公司负责人的陈满谊是中山大学毕业生,她曾经获得“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冠军,她通过自身的经验告诉记者,目前一些对就业的扶持政策申请门槛高,导致对创业的助推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一些政策限制过多,对生源地、户口所在地都有限制,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无法享受到这些政策的红利,无形中消减了其作用。”她说。
而早前与总理面对面的90后创业者王锐旭似乎更乐于把政府作用看作佐料。他说:“政府在创业上的作用不宜过分夸大,政府不可能既当爹又当妈。创业成功与否,还是得靠个人,能不能迎难而上,至关重要。”
“政府在未来着重需要提供更好的机制,包括有助于提高科技转化效率的复合机制,有助于提高知识产权流动效率的机制和有助于为创业者提供同等机会的、及时的获得政府扶持创业的项目和政策的机制。不仅如此,政府还需要培养更多为创新创业服务的人才。新型的工作人员知道创业者需要什么,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高建认为,政府除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创业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还要给创业者提供一个更公平、便利的竞争平台。
4 珠三角推动创业
要用体制优势吸引人才
在广州创业的王锐旭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记者,目前政府方面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还是非常大的。“无论是场地问题、贷款政策等,整个创业环境还是值得被认同的。”他说。但是,长期以中低端制造业作为发展背景的珠三角又显得对新兴行业的发展助推力不够大。“一些做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能会移师到别的城市,证明广州或者珠三角在新兴行业上的发展底蕴不是很足够。”王锐旭说。
高建教授通过长期的研究指出,区域的创新创业最重要的来源是高校和人才,这点美国硅谷已作出完美的示范。但他同时也指出珠三角有其独特的突破口:“硅谷的好气候吸引了不少人才,这也许是珠三角同样的优势。另外,以深圳为代表,珠三角有体制、政策上的优势,通过优势来吸引人才流动。”
珠三角要在创新创业上迎头赶上,有必要形成集群的产业发展,始终保持知识和产业的顺畅流通。“未来的知识经济转型中,珠三角首先要考虑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继而要严密布局珠三角的针对性创新,珠三角的制造业有深厚的背景,不妨考虑如何从低端制造往高端制造迈进,这也是一种转型。”高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