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立科技职院李向林教授积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活动的大潮中展示时代风采。科研团队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根据广州市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积极研发科技惠农的生态技术,并把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到农业生产中,让农民得到收益,多次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表彰。
荔枝种植是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荔枝结果的“大、小年生物学现象”等原因,荔枝果农的平均年收入并不高。针对这一问题,科研团队经过三年多时间,研发出荔枝果园现代生态立体种植技术,即在荔枝树干上培育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又利用荔枝树下的闲置土地种植了国家颁布的地理标志性产品凉粉草,实现了“果、药并举”和“果、药双收”的目标,提高了荔枝果园的经济产出率,为荔枝果农增加收入开辟出了一条新路。
2020年《广州科普名师》证书
2021年《优秀科普工作者》证书
2022年《广东省民办教育科技与社会服务优秀案例》一等奖证书
一、凉粉草花开荔枝园
凉粉草,又名仙人草、黑豆腐草,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仙人冻,又名凉粉草,出广中,茎叶秀丽,香犹藿檀”。《中药大辞典》记载,凉粉草全草含多糖,有消暑、清热、解毒及利尿之功效,多用于治疗中暑、消渴、高血压和肌肉关节疼痛等症。民间常用其茎加水煎煮,再加稀淀粉制成冻食用,是消暑解渴的极佳食品。
李向林教授在荔枝果园中的空地上种植的凉粉草
广州市增城区所产的凉粉草,与迟菜心、丝苗米、乌榄并称为“增城四宝”,其中以派潭镇凉粉草产量最多,品质最佳。派潭凉粉草叶浓茎幼、有甜香味、胶质丰富,用其制作出的凉粉,呈透明墨茶色,有特殊香味。派潭凉粉草久负盛名,每逢收获季节,各地商家前往收购,然后远销港澳地区及新加坡、泰国和日本等国家。2010年11月,派潭凉粉草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由于派潭镇凉粉草产量最多,凉粉草种植成为派潭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自2015年以来,由于凉粉草市场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增城凉粉草的种植规模日益缩小。广东电视台在《地标产品现状调查》栏目中以《增城派潭凉粉草》为题专门调查和报道了增城凉粉草的种植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增城凉粉草的种植规模已经缩减了90%以上,甚至有的村镇凉粉草已经绝迹。
面对增城地标产品凉粉草的这一困局,身为广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的李向林教授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他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了有关凉粉草生态种植技术的研究。
为了降低凉粉草的生产成本,李向林教授选择了利用荔枝果园中树与树之间的草地作为突破口。这是因为:第一,可以增加荔枝果农收入。增城古代又叫荔城,荔枝种植历来是增城农业的支柱产业。目前,增城荔枝种植面积已超过30万亩。第二,大幅降低了凉粉草的生产成本。因为土地成本在凉粉草种植成本中占到四分之一。利用果园闲置的土地种植凉粉草,即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又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以往果农为了消灭果园杂草,全都使用草甘膦和百草枯等化学除草剂,对果园的土壤和地下水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利用荔枝果园种植凉粉草,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果农使用除草剂,能够有效地解决荔枝果园的环境污染问题。
李向林教授通过选择适合本地的凉粉草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等有效措施,并对凉粉草种质资源、种苗繁殖、移栽技术、采收与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正在探索和研究荔枝林下凉粉草种植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目的是为了把增城地标产品凉粉草项目发扬光大、做大做强,为广东省将来荔枝林下凉粉草的大规模种植、立体化种植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用种植具有增城当地特色的地标产品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广州市增城区的经济发展。
仙人草的传奇故事正在继续书写,魅力广州的美好蓝图正在逐步实现。
二、荔枝树上种石斛
铁皮石斛生态种植项目是以荔枝果园中自然生长的荔枝树为载体,利用荔枝树枝叶遮阳的效果,在荔枝树干、树杈、树枝上栽培铁皮石斛,在荔枝树正常开花、结果的条件下,使果农可以种植铁皮石斛,增加荔枝果农的收入。此项目能够拓展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岭南地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李向林教授在荔枝林中进行铁皮石斛生态种植技术指导
1.铁皮石斛生态种植项目研发背景
(1)铁皮石斛,仙草之首
铁皮石斛从古至今素有“药中黄金”之美称。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唐代编修的《道藏》一书把铁皮石斛尊列为“中华八大仙草”之首,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可以说,铁皮石斛是我国最珍贵的中药材之一,是中华医药宝库中的瑰宝。
(2)增城荔枝,支柱产业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是中国优质荔枝品种的原产地,拥有数千年种植历史,是荔枝栽培地域最广、荔枝产量最高的省份。增城古代也叫“荔城”,是著名的荔枝之乡。荔枝是增城的主要农、特产品,荔枝种植是增城的支柱产业。荔枝果园满山遍野,荔枝树随处可见,荔枝树是增城数量最多的果树。因此,增城具有发展铁皮石斛生态种植良好的自然条件。
(3)荔枝果农的困境
荔枝结果有“大年、小年”之分,大年果多,小年无果。如2019年增城大部分荔枝无果。遇到大年,荔枝丰收,由于价格较低,果农赚不到钱;遇到小年,果农不但没有收入,而且还要投入资金防治病虫害、施肥和修剪等管护费用。对此,荔枝果农感到十分无奈。
为了解决荔枝果农遇到的荔枝结果“大、小年”现象而导致果农收入不稳定这一难题,李向林教授打破常规,多次试验,利用荔枝树与铁皮石斛这两种不同植物相容共生的生长特点,探索出了生态农业立体种植的新模式,为荔枝果农探索出了一条致富新路,为岭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铁皮石斛生态种植项目研究进程
(1)选取多种亚热带树种进行栽培试验
从2018年3月开始,李向林教授项目组在有关铁皮石斛活树栽培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项目组先后在菩提树、南洋杉、白兰树、紫荆树、芒果树、龙眼树和荔枝树等16种树上进行了有关铁皮石斛活树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荔枝树上的铁皮石斛生长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树种。项目组还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栽培试验数据。
(2)探索了铁皮石斛附生荔枝树生态种植技术的最佳栽培季节以及最佳遮光率
试验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生长状况与光照强度有着密切关系。同时,铁皮石斛生长还与温度与湿度有密切关系。
(3)科技下乡帮扶果农
李向林教授开展有关惠农项目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银河贵宾汇手机app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并在科研经费和人员配备方面给予支持。铁皮石斛生态种植项目在校园里的荔枝树上试验成功后,华立职院科研处投入科研经费购买石斛苗木,在广州市增城区街道办的协助下,帮扶增江四丰村荔枝种植户龙年满进行铁皮石斛附生荔枝树生态种植活动。在广州华立职院校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组的铁皮石斛生态种植活动进展顺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科技惠农活动受到了荔枝果农的欢迎。
广东科技报介绍铁皮石斛项目的电子版截图
2021年春季,种植户龙年满收获得了数千元铁皮石斛销售收入。龙年满的铁皮石斛收入激发了周边种植户的积极性,铁皮石斛生态种植面积正在增加。
广东省科技报记者实地考查了李向林教授团队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的情况后给出客观评论:“这种新型的“荔枝+石斛”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开创了广东省内先河,也为广东乡村振兴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某种意义上,这可能会改变荔枝数千年的传统种植模式。”
荔枝石斛相映红
李向林教授满怀信心地说:“千百年来,人们种荔枝只是为了采荔枝,而由荔枝树干、树枝形成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现在,我们经过三年多时间研究出的铁皮石斛附生荔枝树生态种植技术能够将荔枝树干的闲置资源转变为果、药双收的经济优势,能够提高荔枝果园的经济产出率。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可以促进岭南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岭南乡村振兴做出我们的贡献”。
李向林教授团队研究的关于铁皮石斛附生荔枝树生态种植技术项目不受荔枝结果“大、小年”的限制,荔枝果农每年均可在荔枝树上培育铁皮石斛进行销售,拓宽了荔枝果农的收入渠道,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收入。
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介绍李向林教授科技下乡事迹
由于在岭南荔枝产地应用该项生态种植技术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东省科技厅向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推荐了李向林教授长期坚持科技惠农的事迹。
三、《粤桂金花、盛开华夏》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李向林教授还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了“粤桂金花、盛开华夏”项目的研究。
1.《粤桂金花,盛开华夏》项目研究介绍
金花茶是世界上稀有的珍稀植物,自然分布区域极其狭窄,野生金花茶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兰山山脉一带,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是植物界的大熊猫、茶族皇后,是园林花卉中的超级宝藏。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医药保健作用,具有特殊的医药保健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是世界上珍贵的植物资源。
因为金花茶的原生地在广西(桂),我们引种到广东(粤)华立园,今后制作出的盆景要推向全国,开满华夏。因此,团队把该项目名称确定为“粤桂金花,盛开华夏”。
李向林教授团队培育出的一年生金花茶籽播苗
广东省岭南和粤港澳大湾区与广西兰山处在同一纬度带上,温度和湿度相近,同属于亚热带地区,具有引种与驯化金花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李向林教授把原生地在广西的金花茶种苗引种到了广州市增城区华立科技园,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金花茶的繁育、驯化、庭院栽培等方面的试验和研究,并对它在美化环境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他的研究团队还对有关金花茶利用和盆景制作方面进行了研发,力求把金花茶打造成为一种新型的岭南盆景推向市场,以满足当今时代人们对绿色、低碳、环保和健康生活的需求。
2.项目研究的主要目标
坚持贯彻“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把原生地在广西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引种到广州增城华立科技园,驯化和培育成走入千家万户的新型植物盆景,为建设美丽广州贡献力量。
李向林教授研究团队的最终目标是让这种新型盆景走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千家万户,并且走向全国,给亿万人民送去美景和健康,使“粤桂金花”盛开华夏。
李向林教授团队培育的金花茶
3.项目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金花茶是一种具有特殊的医药保健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的珍稀植物。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到广西金花茶自然保护区调研后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花可赏心悦目,药能治病救人,花药兼用有益身心健康”。金花茶开花时间恰好在元旦与春节期间,可为人们的新春佳节增加喜庆的气氛。
金花茶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而且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在2020年第九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李向林教授指导的《粤桂金花,盛开华夏》项目荣获大赛项目创新奖。《粤桂金花,盛开华夏》是在亚热带珍稀植物引种、驯化、栽培和利用领域方面的一次探索和创新。金花茶引种和栽培项目的成功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华南地区高效特色农林产业的发展。
李向林教授作为广东省、广州市两级农村科技特派员,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关于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伟大号召,努力把自己研究的科技成果从理论变成现实。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洒在农田里,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贡献出了一份力量。